汽車沿著盤山公路緩慢行駛,環顧四周,云蒸霞蔚,滿目蒼翠。驀然間,一個巨大的火炬躍入眼簾——期盼已久的井岡山到了。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1927年,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啟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光輝起點。
伴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黨著力加強保密工作,堅持武裝斗爭,接連打破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剿”“會剿”,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封密信指引的道路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革命轉入低潮。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八七會議后,受中共中央委派,毛澤東回到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領導秋收起義。9月9日,秋收起義打響,也就是從這一天起,這支打著中國工農革命軍紅旗的隊伍開始在失敗的挫折中艱難前行。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正如毛澤東名作《西江月·秋收起義》所描述的那樣,起義軍兵分三路,目標直指長沙,但轟轟烈烈之后,暴動很快遭受了失敗。
起義軍在艱難地攻占醴陵、瀏陽之后,遭到強敵的瘋狂反撲。各路起義部隊損失慘重,由原來的5000人銳減至1500人。
面對強敵的圍攻和起義的挫敗,毛澤東審時度勢,在文家市召開前委會議,討論下一步的進軍方向。經過激烈爭論,會議最終采納了毛澤東的意見,放棄進攻長沙,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農村,尋找落腳點,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
9月20日,出發前的起義軍在一所學校的操場上召開大會,由師長余灑度宣布了退往湘南的決定,毛澤東作了“小石子終究打破大水缸”的鼓舞人心的講話。然而,起義軍官兵對于退往湘南,仍然有不同的思想情緒。
幾天后,起義軍在南下路上遭到敵人的伏擊,損失四五百人,連以上軍官陣亡7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這對于剛剛經歷秋收起義失敗的起義軍,無疑又是一場嚴重挫敗。尤為嚴峻的是,起義軍一路跋涉,傷病員不斷增加,戰斗力明顯下降,而敵軍圍追堵截之勢不減,軍心開始渙散,消極情緒蔓延,一些人也離開了起義軍。在這種情況下,起義軍決定繞道蘆溪向蓮花縣前進。
“從攻進蓮花縣城到迅速轉移,起義軍僅用一天。就因為在這一天當中,出現在此地的一個人,一封信。信用密寫藥水擬就,晾干后看不見,放在水里可見。具體內容只有毛澤東和寫信人知道,就連送信人——時任瀏陽義勇隊中隊代表宋任窮也不知道。寫信人是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汪澤楷,信里說,如果起義軍有困難,可以到江西的寧岡去,那里有我們黨指揮的十幾條槍。”井岡山市黨史辦副研究員劉曉農說。這以前,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會議上曾聽王興亞談到過這個情況,現在又得到證實。
中共江西省委帶給毛澤東的這封密信,對秋收起義部隊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導向性作用。雖然秋收起義的失利,造成了退兵“上山”的必然趨勢,毛澤東自己后來也說“我上井岡是中途逼出來的”,但中共江西省委的來信堅定了毛澤東引兵井岡的決心和信心,為工農革命軍的下一步行動指明了方向。
一封密信幫助毛澤東在蓮花決策,將秋收起義部隊的退卻終點由湘南改為井岡山,使他成為大革命失敗后把武裝力量帶到農村區域的黨內“第一人”,揭開了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的偉大序幕。這是開拓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戰略決策,為革命戰略的轉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在斗爭中強化保密
井岡山茅坪村八角樓毛澤東舊居臥室里,兩篇光輝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靜靜地躺在書桌上。人們仿佛又看見毛澤東在點著一根燈芯的青油燈下,奮筆疾書,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殫精竭慮。
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毛澤東指出,邊界的斗爭,完全是軍事的斗爭,黨和群眾不得不一齊軍事化。怎樣對付敵人,怎樣作戰,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問題。隨著斗爭一天比一天激烈,井岡山時期的保密工作也日益得到強化。
1928年5月,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后,鑒于軍事斗爭的節節勝利,紅色區域得以鞏固發展,黨的組織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但一些地方在發展黨員過程中,采取了粗放式發展策略,公開黨的組織,簡化組織程序,甚至用“拉夫式的吸收辦法”公開招收黨團員,致使一些投機分子趁機混入黨內。8月,敵人反攻倒算,投機分子紛紛反水,有的甚至出賣黨組織,帶領敵人到處捉拿黨內同志,黨組織大半被破壞。
“面對嚴峻形勢,毛澤東和邊界特委決定對黨組織進行整頓。從9月開始,厲行‘洗黨’。永新、寧岡兩縣的黨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具體程序是,在宣布原有黨組織解散后,由縣委或特委派下來的干部指定支部召集人,再由這位召集人召開秘密會議,確定哪些人參加重新登記。沒有接到開會通知或參加登記的人,就算已被除名。”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孫偉介紹說。
各基層黨組織完成重新登記、造冊上報的程序后,開始轉入秘密狀態,不在社會上公開,黨員要嚴格保密,不可泄露誰是黨員、在黨內擔任什么職務,吸收新黨員也必須秘密進行。此次“洗黨”被清除出黨組織的人員約4000人,雖“黨員數量大為減少,戰斗力反而增加。過去黨的組織全部公開,九月以后,建設秘密的組織,準備在反動派來了也能活動。同時多方伸入白區,在敵人營壘中去活動。”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指出。
同時,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恢復井岡山與外界的聯系,邊界特委建立了3條秘密交通線。第一條是從湖南衡陽經耒陽、安仁、炎陵至井岡山,接通了與湖南省委的聯系。第二條不僅用于溝通與湖南省委的聯系,還溝通了萍鄉、安源兩地。第三條從井岡山經永新、吉安、南昌到上海。這3條交通線分屬湖南、江西兩個省委,由此可以看出,邊界特委建立了雙保險的秘密交通線,目的就是確保邊界特委與外界聯系不中斷。
對于根據地內部的反奸防諜及通信聯絡,邊界特委組建了邊界防務委員會具體負責。“邊界防務委員會在每個縣、區、鄉選擇秘密聯絡點層層設立遞步哨,并精心挑選了一批交通員,規定各地的信件、物資等必須由交通員一站轉送一站,各哨口必須保持警戒,嚴格執行檢查手續,保證信件、物資等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同時,嚴令各哨口,沒有各級機關的外出證明,任何人不得放行,出入都必須嚴加盤查,防止敵人混入。”井岡山市黨史辦副主任陳學林介紹說。
記者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看到一份不同尋常的證件。這份證件用紅綢布制作,長12厘米,寬7.5厘米,證件上寫有“交通歐陽倬”5個字。“這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色交通員歐陽倬使用過的一份紅色交通證,更是當時黨的秘密交通的重要歷史見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編研室副主任何小文說。
據何小文介紹,邊界特委還十分注重宣傳發動群眾,甚至讓群眾參與到保密工作中。1928年8月下旬,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利用紅四軍主力外出未歸之際,又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會剿”。為了反擊敵人,邊界特委曾提出用“堅壁清野”的辦法對付敵人,其中就特別提到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取得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毛澤東在率領紅軍大隊回師井岡山的途中,聽到了這一勝利消息,非常高興,欣然揮筆寫下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著名詩篇。
用生命保守秘密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保守黨的秘密就成為入黨誓詞的重要內容。在硝煙彌漫的井岡山斗爭時期,面臨生死考驗,無數共產黨員、革命志士用生命捍衛了這一誓言。
劉仁堪,男,江西蓮花人。1928年11月,劉仁堪任中共蓮花縣委書記,1929年5月被捕。敵人先是誘降,聲稱只要劉仁堪交出全縣共產黨組織及黨員名單,交出紅色獨立團的槍支,就對其委以重任。劉仁堪始終不開口,敵人一無所獲。5月19日,劉仁堪被敵人公開殺害,臨刑前他痛斥敵人,被敵人割去舌頭,血流滿地,遂用腳蘸鮮血書寫“革命成功萬歲”6個大字,英勇就義。
謝甲開,男,江西寧岡人。1928年1月,謝甲開任寧岡茅坪鄉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秘書,不久,任中共寧岡茅坪鄉支部書記。1928年3月,毛澤東和何挺穎率領工農革命軍主力,兵分三路,進軍湘南,策應湘南暴動。部隊離開邊界后,寧岡兵力空虛,當地土豪和國民黨軍乘機卷土重來,揚言要血洗茅坪。為掩護村民轉移,謝甲開不幸落入敵手。敵人對他嚴刑拷打,要他說出茅坪鄉黨政干部的去向,謝甲開嚴詞拒絕。最后,謝甲開被敵人殘忍地剖腹開膛,挖出心肝,碎尸五段,拋入河中。
聶槐妝,女,湖南炎陵人。1927年,聶槐妝嫁到寧岡茅坪,1928年,隨丈夫參加革命,擔任茅坪鄉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婦女主任。為解決紅軍缺鹽問題,聶槐妝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首先把鹽浸入水中,化成鹽水,然后把一件吸水性非常好的新棉衣放進鹽水中,待衣服充分濕透后再晾干。然后,聶槐妝穿上晾干后的棉衣,罩上一件外套佯裝走親戚,一路順利通過敵人的關卡,將食鹽秘密送給了紅軍。在聶槐妝第三次為紅軍送鹽時,狡猾的敵人起了疑心,便將她抓了起來。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聶槐妝毫不動搖,守口如瓶。敵人見用盡各種手段也沒有任何收獲,就在茅坪壩上將她槍殺,犧牲時她年僅21歲。
吳月娥,女,湖南炎陵人。1927年10月,16歲的吳月娥參加了打土豪、支援紅軍的斗爭,擔任了荊竹山鄉的少先隊隊長,領著一群少年兒童站崗、放哨、查路條、偵察敵情、看護傷病員。1928年6月起,吳月娥成為鄉工農兵蘇維埃政府的交通員。1929年1月,在返回荊竹山途中,吳月娥被敵人抓捕。敵人用刺刀頂住她的后背,威逼她帶路去找紅軍躲藏的地方。早已抱定寧死不屈的吳月娥領著敵人走了一個半小時,登上了一處懸崖,乘敵不備抱住敵人縱身跳崖,壯烈犧牲,年僅18歲。
井岡山還有很多這樣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沿著長長的臺階拾級而上,記者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吊唁大廳。這座五角星型的建筑里,6塊巨大的黑色石碑環屋而立,石碑上鐫刻著15744名烈士的姓名。正中間,橫亙著一塊光潔如玉的大理石“無字碑”,以無言的方式悼念著另外3萬多位無名烈士。
看著墻上一張張肖像照下簡單的生平介紹,記者心痛不已。他們大多20多歲,卻永遠凝固在一張張黑白照片中;他們為了勝利而奮斗,卻沒有等到勝利的到來;他們在無盡的黑暗中高舉火把,卻在日出東方的前夕永遠閉上了雙眼。
致敬,井岡山!一座承載光榮、走向勝利的英雄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