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指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作為一個信息領域的老科技工作者,我在這個領域工作了近60年,我深感習總書記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許多年前,我所在的中科院計算所主要是做大型計算機。當時,我們國家的兩彈一星等重大科技計劃都需要用大型計算機,但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巴黎統籌委員會”(后來演變為《 瓦森納協議 》),對我們實行封鎖禁運。這樣,我們不得不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大型計算機。那些年,我們通過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做出了中國自己的大型計算機。這時,西方國家就容許賣給中國大型計算機了,但其指標仍不得超過中國已研制出來的計算機。此外,他們還派人在機房里看著,只許這些計算機用于石油勘探、天氣預報等民用場合,不許用于其他重要場合。顯然,他們賣給中國計算機并不是真想幫助中國,只是希望以此松懈中國科技人員的斗志,滿足于能使用進口計算機而不再繼續自行研制了。好在我們并沒有上當,我們的計算所和國內其他兄弟單位,仍然不斷地研制出一臺臺指標更高的計算機,也迫使西方國家一次次地放寬限制。結果,西方對我國實行的封鎖禁運,卻變成了推動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的動力。正是在封鎖禁運的壓力下,我國科技人員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高性能計算機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的“太湖之光”“天河”“曙光”等高性能計算機在世界同類計算機中,名列前茅。可以說,我國高性能計算機核心技術的發展史有力地證實了習總書記的上述論斷。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發展創新的重要途徑,高鐵的發展已充分證明這一論述。不過在信息領域,除了基于開源軟件發展可以取得成功外,確實不容易找到其他的成功案例。這里,部分原因是信息領域的產品、服務有其特殊性,例如一個芯片或者一個軟件在技術攻關中難以像機械設備那樣被分解,被化整為零、各個擊破。部分原因則是存在著知識產權壁壘,使其難以被理解或模仿,以至于即使被大量使用仍無助于掌握核心技術。例如Windows操作系統在中國壟斷了市場20多年,中國為此花費了上千億元,但至今沒有取得Windows的哪怕是一行源代碼的知識產權!
中國發展高性能計算機的歷史經驗和國產芯片、操作系統的歷史痛點,使我們認識到對西方發達國家不能存不切實際的幻想,別人是不會輕易地把核心技術送給你的。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今天,我們只有下定決心,拼個九死一生,才能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